青青青久草,四虎永久在线精品,二区免费视频,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,黄网在线免费观看,美女露全身永久免费网站,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

新生人口斷崖式下跌!危機,提前到來了嗎?

作者:陳興杰,經濟專欄作家

1

2020年春節(jié)疫情肆虐,人們出行機會減少,居家時間變長。很多人因此以為,2021年將出現(xiàn)人口出生率的小高潮。

上海官方小程序“隨申辦”,可以查詢上海同日出生人口數(shù)量。有好事者就在“隨申辦”查詢,2021年元旦這一天,上海戶籍的新出生人口是多少。

不查不要緊,一查嚇一跳:2021年元旦這天,只有37個上海人出生——兩千多萬人口的大城市,每天30多人出生?不可思議!

在我的印象中,上海每年出生戶籍人口10萬人左右,平均每天就是200多人。突然減少9成,斷無可能。大概是信息沒及時錄入造成的烏龍吧。

不過,用“隨申辦”查詢上海近5年元旦出生人口,還是能看到令人驚訝的趨勢。

從數(shù)據(jù)能看出來,除了2015年10月國家宣布全面放開二胎之后,2017年出生人數(shù)有小反彈,其他年份都在逐漸下跌。短短5年,元旦這一天上海戶籍的新生兒,減少了一半。雖說一天不足以反映全年概貌,趨勢也是夠明顯的。

一線城市的出生率,直觀上不容易感受到。大城市每年都在新增人口;涌入進來的人群中,年輕人占到很大的比重。他們結婚生子,大部分不回老家。只算醫(yī)院新生兒數(shù)量或幼兒園學位,不容易看到真實的人口自然增長。

然而中國大城市有非常獨特的戶籍制度。外來人口落戶有限,年輕人更是忽略不計。只計算戶籍人口的出生數(shù),很清楚得多。上海戶籍人口約1450萬,2020年戶籍出生可能不超過9萬。出生率約6‰,屬于極低的水平。

其他一些城市的數(shù)據(jù),也側面反映了出生人口的急劇下降。

據(jù)溫州健康婦幼指導中心的數(shù)據(jù),2020年溫州地區(qū)58家助產機構住院分娩活產數(shù)73230,比上年同期減少19.01%;據(jù)合肥市新聞辦的數(shù)據(jù),2020年合肥出生人口7.93萬人,同比去年下降約23%;廣州媒體也報道,2020年廣州全市新出生19.55萬,同比去年下降約9%。

2

人是經濟生產中最重要的要素。規(guī)?;丝谔峁┴S富的勞動力,也是人才涌現(xiàn)的基礎。只要認同這一點,我們就得承認:當下中國經濟蓬勃發(fā)展,希望無限,但在“人口”這一端,未來卻存在極大的隱憂。人口趨勢一旦形成,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內都難以改變。

據(jù)2010年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,中國80后、90后、00后人口分別是2.19億、1.88億、1.47億。不到一代人時間,年輕人減少三分之一。

中國80后一代大多有兄弟姐妹,當他們進入生育期,二胎意愿較為強烈。90后和00后幾乎為獨生子女,對多子女家庭無感,很多人深受“不婚”“丁克”思想影響,這兩個世代育齡女性的生育意愿,將顯著降低。

城市化是降低生育率最大的利器。中國城市化率不到60%,水平很低,各線城市猛烈擴張,爭相搶人。鄉(xiāng)村縣城人口被吸附到大城市“人口黑洞”里,維持大城市生機,大量農村和縣城走向蕭條。

中國邁向發(fā)達國家80%以上的城市化率,還有幾十年時間,對生育率的拉低,將一直持續(xù)。用流行的經濟術語說,人口問題是中國發(fā)展最大的灰犀牛。

當然,我不是反對城市化。城市化是經濟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,這無需重申。但城市化對生育率的負面影響不能不重視。

發(fā)達國家也經常遇到“人口煩惱”,在歐洲表現(xiàn)為引進難民補充勞動力,日本則表現(xiàn)為老齡化負擔,經濟發(fā)展的動力,最終掉進人口陷阱。中國未來發(fā)展的重要任務,是確保城市化不會吞噬人口增長,實現(xiàn)真正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
3

中國該如何應對出生人口斷崖式下跌呢?按照迫切的程度,我認為需要做出三項改變。

1)

全面取消限制生育的計生政策

清理各地對“超生”家庭的處罰。#p#分頁標題#e#

自2015年取消二胎限制,一些地方鼓勵生育二胎,對生育三胎及以上不再嚴厲處罰,中央文件和讀本也多處提到人口減少。黨中央發(fā)布十四五規(guī)劃,還提到“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”。

大的政策方向在改變,但很多地方執(zhí)行舊政策的慣性,仍然十分強大。有些公務員和事業(yè)單位人員即便有條件和愿望,也不敢生育多生;一些計生部門為了一己部門私利,仍在執(zhí)法,超生者仍被罰款。這些案例經媒體報道,給想要多生育的夫妻帶來很大顧慮。

“超生罰款”頻發(fā)損害當事人權益,麻醉了人們的認識。很多人仍沉浸在“中國人口太多”的錯誤認識,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一無所知。

要扭轉局面,得讓民眾有充分認識。取消計生政策對于提出人口出生率,作用不太大,卻是政策改弦更張、觀念重新樹立的第一課。

2)

真正樹立“以人為本”的生育風氣

應當倡導這樣的社會風氣,生兒育女是每個家庭的私事,富人多生,要尊重他們的自由;窮人多生,要看到他們的希望,不應橫加責難。

考慮到生育帶來的社會貢獻,政府可給多生育者免征稅收,幫他們減輕負擔。婦嬰和幼教產業(yè),政府也可給予優(yōu)惠補助。

關于鼓勵生育,我不提倡用“補貼”。從國外的經驗看,生育補貼數(shù)額大,財政負擔重,補貼數(shù)額小,則基本無用。

低收入家庭對生育補貼很敏感,“補貼生育”會變成“補貼貧困”,很容易滋生社會問題。最好的補貼是免稅,讓數(shù)量巨大的中產階級享受生育帶來的好處。

3)

重視城市化給生育率帶來的負面影響

如前所述,城市化是現(xiàn)代國家發(fā)展的必由之路,同時也是很難邁過的生育陷阱。如果城市繁榮的代價是人口黑洞,我們就要審視問題出在哪里。

城市不是熔爐,它不應毀滅人們的希望——不愿或者無力繁衍后代,是這種“沒有希望”最好的表現(xiàn)。城市為何讓人體會不到快樂呢?

很多學者注意到,城市人口低生育率,和高密度的居住方式有很大關系。城市居住空間狹小,不僅成年人備感壓抑,小孩子也幾乎沒有玩耍空間。

父母不得不在照看孩子上,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成本——父母為何不買大房,或給孩子提供帶小院的房子呢?答案很簡單,城市土地有限,房價高昂,普通人根本負擔不起大的生活空間。

該說法剛好解釋了東歐國家和東亞社會的生育率低迷,因為東歐和東亞國家的城市居民,大多居住在狹小公寓里。

在歐美國家,城市中心區(qū)的生育率也偏低,很多有錢人選擇在郊區(qū)生活,那里有更開闊的環(huán)境。

北歐國家經歷了長期高度城市化后,生育率觸底反彈,原因也很簡單:越來越多人選擇到郊區(qū)生活。

中國是一個國土大國,是有機會避免城市“人口黑洞”的。

中國的大城市還有很多土地待開發(fā),中小城市也有條件提供高質量的居住條件,吸引人口落戶。

中國開闊的土地,發(fā)達的基建,繁榮的汽車業(yè),這足以讓大部分城市居民住上“門前汽車,屋后小院”的生活。這樣愜意的生活環(huán)境下,民眾才能享受到生兒育女的快樂。

當代中國小縣城的一大奇景,是縣城明明土地充足,卻到處建幾十層的高層公寓。幾代人窩居在一百多平米的房子,縣城周邊大片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農村和荒地。熱愛城市化沒有錯,但城市化的樣子,真的不是那樣苦,苦到連孩子都不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