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政府自2018年來不斷鼓噪的對華“脫鉤”是否如愿“奏效”?美國兩位經濟學家日前的一篇報告提出質疑。
“中國仍然嵌入在美國供應鏈中”,美國彭博社8月26日以此為題引述該報告指出,盡管美國減少了來自中國的直接進口,但經由產業(yè)鏈在越南、墨西哥等第三國的再分配,中美的“間接供應鏈”聯系依然完好,甚至有所加強。
這份47頁報告的兩位作者分別是美國哈佛商學院經濟學者勞拉·阿爾法羅(Laura Alfaro)和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副教授達文·楚(Davin Chor),
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,美國持續(xù)鼓噪對華金融和投資“脫鉤”, 美國國會也不斷炮制各類法案威脅對華開展金融制裁。2018年特朗普政府發(fā)起貿易爭端,對幾乎所有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。繼任的拜登政府保持了關稅政策,使得眾多美國公司寧愿承擔產業(yè)鏈重新配置的成本,開始將進口轉向了中國之外的國家。拜登政府還在《削減通脹法案》《芯片與科學法案》中提供巨額補貼,試圖重塑美國供應鏈中的生產和采購決策。今年以來,部分外媒更是不斷炒作“中國對美出口下降”,將此吹噓為美國“脫鉤斷鏈”的成效。
彭博社8月8日便報道,美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前六個月,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約2030億美元的商品,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25%,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經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商品供應國。
報道稱,過去十多年來,中國一直是美國的第一大商品供應國,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在去年達到頂峰,但這一關系目前正面臨挑戰(zhàn),因為美國正通過“近岸外包”鼓勵供應鏈“多元化”?!度毡窘洕侣劇贩Q,占全球經濟總量40%的中國和美國在政策主導下出現分割,國際貿易結構正在發(fā)生變化。
美國更多從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個鄰國進口 圖片來源:彭博社
類似地,前述報告也記錄到2017年至2022年間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份額減少,而從越南和墨西哥進口的份額相應增加的情況。
路透社引述報告稱,兩人寫道,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做法,疊加其最近頒布的產業(yè)政策以及新冠疫情,似乎確實觸發(fā)了供應鏈活動的“大遷徙”,“美國從中國的直接采購減少了”,從2016年中國商品占美國進口的21.6%降至2022年的16.5%。與此同時,以越南為代表的低成本地區(qū)和以墨西哥為代表的近岸外包地區(qū)的進口份額則在不斷增加。
只是,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下降,并不必然代表中美之間真正的“脫鉤”。報告注意到,在越南和墨西哥對美出口增加的同時,中國也“加強”了與越南、墨西哥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活動,許多貿易額似乎只是被“重新分配”到了第三國,“通過與這些第三方國家的貿易和全球價值鏈聯系,美國很可能與中國保持著間接聯系”。
這份47頁的報告提到,越南和墨西哥都與美國有著緊密的貿易聯系:前者有近四分之一的出口產品都運往美國;對后者而言,美國是其最大的國外市場,吸收了墨西哥近80%的出口商品。
與此同時,越南、墨西哥與中國的貿易聯系也在逐步加強。1994年來自中國的商品占越南進口的9%,2010年這一比例已激增至26%,2022年更是達到了40%。2017至2022年間,美國在越南進口中的份額確實有所增長,但中國的增幅更大。
對于墨西哥,該國直接從中國的進口比例從1994的1%增長到2020的15%,再到2022年的22%。相反,墨西哥從美國進口的比例已從1994年的69%下降到2022年的44%。2017至2022年間,中國是墨西哥進口份額增長最多的國家。
這一趨勢并不局限于中低收入國家。報告指出,2017至2022年間,中國在歐盟進口市場中的份額上升了近2.7個百分點,到2022年約占總體進口的20.9%;相比之下,美國約占11.9%,同期僅小幅增長了0.4個百分點。經由對這些地區(qū)的出口,中國繼續(xù)成為美國供應鏈上游階段的參與者。
彭博社在報道中直言,即使美國企業(yè)已經采取措施減少從中國的直接進口,中國仍然是美國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(huán)?!懊绹c中國的間接供應鏈聯系仍然完好無損;在某些方面——通過中國與越南和墨西哥的經濟聯系——這些間接聯系甚至在加強?!眻蟾鎸懙?。
研究還進一步尖銳指出,美國試圖“遠離中國商品”的做法甚至大部分是以犧牲美國的利益為代價的。兩位作者表示,美國政府政策限制而致尋找商品的形式改變,甚至鼓勵轉往國內生產,無形中都增加美國的工資及成本壓力。
該報告在結論中提到,已經有文獻證明,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幾乎全部由美國買家通過提升價格來承擔,但這并沒有給美國帶來明顯抵消效益,例如改善美國制造業(yè)效率等。“人們擔心,推行美國現行產業(yè)政策的代價可能比公眾意識到的更廣泛、更大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