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5日,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明辦公布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評選結果。活動共評選出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和2021年東莞市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精神文明建設十大亮點。
2021年,東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中央、省委和市委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、立足創(chuàng)優(yōu)提質,堅持守正創(chuàng)新,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,有力推動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質提升,城市親和力、市民幸福感進一步增強。
為集中展示去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成果,進一步推動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、共生共榮,實現(xiàn)全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,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明辦啟動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評選活動,對2021年度全市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行盤點,梳理出了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候選項目15項,2021年東莞市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精神文明建設十大亮點候選項目16項,并在“文明東莞”微信公眾號開展投票活動。
活動開展以來,廣大市民群眾和網友積極參與投票,總投票人數約10萬人。在投票的基礎上,集合評委、專家等各方意見,評選出了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和2021年東莞市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精神文明建設十大亮點。
入選的大事中,有全方位開展社會宣傳和社會動員的“文明匯力量齊心‘戰(zhàn)’疫情”;有在戰(zhàn)疫工作中實現(xiàn)防疫宣傳高效的“網信科普局”;也有深化群防群治,組建“東莞義警”;還有東莞生活垃圾分類走在全省名列,第八屆東莞市道德模范發(fā)布,“工會愛心驛站”等。所有項目都是相關單位和鎮(zhèn)街打造的精品項目。
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明辦希望全市各單位、各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緊緊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,落實好舉旗幟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興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務,持續(xù)深化文明創(chuàng)建、文明實踐、文明培育,著力提高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,為推動東莞在“雙萬”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(fā)展貢獻精神力量。
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
1.文明匯力量,齊心“戰(zhàn)”疫情(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)
2.“網信科普局”助力科學抗疫(中共東莞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)
3.選道德模范,樹身邊榜樣(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)
4.“東莞義警”隊伍助力平安東莞建設(東莞市公安局)
5.“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”愛撒遙遠邊疆(東莞市衛(wèi)生健康局)
6.東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(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(zhí)法局)
7.“信用依法獎懲信息管理系統(tǒng)應用”發(fā)揮實際效能(東莞市發(fā)展和改革局)
8.建設“工會愛心驛站”,彰顯東莞城市溫度(東莞市總工會)
9.玉蘭花開·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成為“國”字號品牌(東莞市婦女聯(lián)合會)
10.無障礙環(huán)境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出臺,實施“七大”行動(東莞市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)
2021年東莞市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精神文明建設十大亮點
1.“紀念周恩來總理珍品展”廣受好評(石龍鎮(zhèn))
2.“讓愛回家”共建平安(塘廈鎮(zhèn))
3.成功創(chuàng)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、站(長安鎮(zhèn))
4.打造特色理論宣講平臺(茶山鎮(zhèn))
5.教育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全覆蓋(厚街鎮(zhèn))
6.打造“鄉(xiāng)村文化學堂”志愿服務品牌(道滘鎮(zhèn))
7.依托榴花公園做大做強紅色文化(東城街道)
8.“啄木鳥行動”促進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(望牛墩鎮(zhèn))
9.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助力公益事業(yè)(寮步鎮(zhèn))
10.為“城市美容師”延長亮燈20分鐘(大朗鎮(zhèn))
相關鏈接
一、2021年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簡介(排名不分先后)
1.文明匯力量,齊心“戰(zhàn)”疫情
2021年“12·13”東莞本土疫情發(fā)生后,市文明辦立即組織開展全方位、立體式的社會宣傳和社會動員,匯聚文明力量,引導全民齊心“戰(zhàn)”疫情。在中心區(qū)地標建筑推出“疫情防控”主題亮燈宣傳,讓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“弘揚偉大抗疫精神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”等口號響徹全城,發(fā)布《“小手拉大手、同心齊抗疫”倡議書》,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招募一大批志愿者參與支援“抗疫”,聯(lián)合推出《我們撐你》《有我有你》《好好的》等原創(chuàng)抗疫MV,提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、共同戰(zhàn)疫的精氣神。組織開展“全民戴口罩”文明行動,下發(fā)《關于落實“全民戴口罩”文明行動部門職責的工作方案》,組織公職人員示范帶動、行業(yè)主管落實職責、公共場所志愿勸導、多種渠道廣泛宣傳,指導協(xié)調各級各類媒體密集創(chuàng)作推出“科學防疫小課堂”短視頻、“全民戴口罩,防護要做好”九宮格海報、“手繪口罩女孩”圖文等逾百個融媒產品,積極打造“口罩文明”,大幅提升廣大市民的科學防護意識和行動自覺。
2、“網信科普局”助力科學抗疫
“網信科普局”實現(xiàn)防疫宣傳引導及時高效能直達。一是新冠疫情以來,精心策劃制作了防疫抗疫系列宣傳科普短視頻27條、宣傳海報61張,累計播放量(閱讀量)超2億次。二是于2021年6月聯(lián)合發(fā)起成立“東莞市網絡辟謠聯(lián)盟”,當年發(fā)布相關辟謠信息5條,相關閱讀量超百萬次,并獲評“2021廣東十佳網絡公益團隊”。
此外,“網信科普局”積極運用網絡技術開展便民服務。2021年6月東莞開展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工作,為給市民群眾合理安排檢測,避免檢測點過度擁擠,市委網信辦統(tǒng)籌收集全市各園區(qū)鎮(zhèn)街近1000個采集點信息,協(xié)調會同移動公司開發(fā)“核酸采集點人流量分布查詢”功能頁面,提供各檢測點實時人流量情況,檢測首日該查詢頁面瀏覽量即達462萬,為東莞核酸檢測工作保駕護航。
3、選道德模范,樹身邊榜樣
2021年,市文明辦組織開展第八屆東莞市道德模范評選,從全市各鎮(zhèn)街、各單位推薦參評的118名候選人中,評選出“東莞市道德模范”及提名獎各10名,舉行了“道德之光·照亮奮進東莞——第八屆東莞市道德模范發(fā)布儀式”,拍攝制作了東莞“每個人都是一束光”“好少年學榜樣”專題宣傳片,并聯(lián)合市教育局、團市委在全市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、各村(社區(qū))及各中小學深入開展“講道德、學模范、當先鋒”主題宣傳教育活動。
4、“東莞義警”隊伍助力平安東莞建設
2021年以來,東莞市公安局緊緊圍繞中央、省關于平安創(chuàng)建的部署和要求,立足建設“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”,將深化群防群治作為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重要舉措,組建了26.9萬“東莞義警”隊伍。按照“邊組建、邊運作、邊完善”的工作理念,不斷健全完善管理運作機制,明確職能定位、建立培訓體系等,將“東莞義警”隊伍組建與公安重點工作相結合,不斷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效能。
3300支“先莞隊”2.84萬名義警融入“1、3、5”分鐘處置反應圈,不斷提升應急響應能力;1830間校園1.3萬義警組建應急處突單元,與4.2萬名家長義警共同守護校園及周邊安全;5.1萬樓棟長義警布建983個召集點,有效促進出租屋及周邊治安防控;廣大義警積極投入春節(jié)、兩會、中高考、防疫等安保工作,不斷深化社會治安基礎防控。東莞義警,已然成為群防群治的“踐行者”、平安東莞建設的“生力軍”、守護和諧東莞的“城市英雄”,為護航東莞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、共生共榮大格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根基力量。
5、“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”愛撒遙遠邊疆
2021年8月19日,東莞市“最美醫(yī)生”“最美護士”發(fā)布儀式在玉蘭大劇院舉辦,截至當日,東莞共誕生了120名“最美醫(yī)護”。以他們?yōu)橹饕蓡T的東莞市“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”堅持發(fā)揚“最美精神”,2021年底遠赴云南昭通開啟了義診幫扶等系列行動,引發(fā)媒體的高度關注。這并不是他們的第一次邊疆之行,六年來,這支志愿服務隊堅持將志愿者服務與“三下鄉(xiāng)”相結合,每年定期開展“3+N”基層志愿服務,打造了一批脫貧攻堅“樣板工程”,一支“帶不走”的醫(yī)療團隊,一批精準扶貧“愛心項目”。2021年,東莞市“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”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文化科技衛(wèi)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活動優(yōu)秀團隊。
6、東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
2021年,東莞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。自2020年第二季度始,東莞在省住建廳組織開展的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中名列前茅,五個季度排名珠三角地級市第一。
東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亮點紛呈:一是示范引領帶動城鄉(xiāng)推進,全市創(chuàng)建79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(qū)及566個示范小區(qū),結合“千點示范工程”,打造1400個垃圾分類示范點,有序推進垃圾分類落地;二是對標省考要求完善全程分類體系建設,建成1047個可回收物便民交售點、520個有害垃圾收集箱房;三是創(chuàng)新宣傳推動理念落地,市、鎮(zhèn)兩級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,“五大賽”、培訓活動,參加報名人數達14300人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宣傳效果,全方位、立體式持續(xù)引導市民關注參與生活垃圾分類。
7、“信用依法獎懲信息管理系統(tǒng)應用”發(fā)揮實際效能
2021年1月15日,東莞市發(fā)展和改革局根據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,組織市鎮(zhèn)兩級政府機關對全市的依法懲戒措施等信用約束措施進行清理,共協(xié)助各單位修訂或廢止40多份相關政策文件,并通過東莞市信用依法獎懲信息管理系統(tǒng)梳理確認各類獎懲措施,匯總國家下發(fā)和東莞本地產生的“獎懲對象名單”數據1016.1萬條,清洗出獎懲對象合計468.9萬個社會法人、10.2萬個自然人。經過各有關單位的推廣落實,目前在獲得貸款、守合同重信用、政府采購、工程項目招投標、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等領域共實現(xiàn)獎懲對象查詢141.7萬次,累計有300多家企業(yè)因失信行為最終被淘汰。
8、建設“工會愛心驛站”,彰顯東莞城市溫度
為體現(xiàn)對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、快遞員、送餐員、網約車司機、協(xié)輔警等戶外勞動者的關懷,體現(xiàn)東莞的城市溫度,市總工會以“工會愛心驛站”建設為抓手,通過站、點結合,實施“6+N”建設標準,采取自主建設、合作共建、愛心(單位)人士籌建三種形式,在銀行、商場、社區(qū)等場所設立驛站并保障日常管理。出臺具體建設標準,突出細節(jié)關愛,統(tǒng)一配備空調、電視、飲水機、微波爐、應急藥箱等設施設備并設如廁場所,提供一站式服務,使驛站成為休息室、宣傳站、連心橋,成為展示東莞城市文明和人文關懷的一道亮麗風景。
2021年,全市新增最美驛站4家,大朗等5家被評為“省級職工服務示范點”。全市已成立省級“工會愛心驛站”58家,市級34家,服務快遞小哥、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、建筑工人等130萬人次。
9、玉蘭花開·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成為“國”字號品牌
玉蘭花開·巾幗家美積分超市以“綠色生活,我家更美”為主題,將家庭文明建設與鄉(xiāng)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共融,通過“資源聯(lián)享、品牌聯(lián)創(chuàng)”方式,因地制宜創(chuàng)新聯(lián)合市委組織部、市文明辦、市城市管理綜合執(zhí)法局在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站、點)、省級“婦女之家”示范點,以“玉蘭花開”為統(tǒng)一標識,創(chuàng)新搭建“積分超市”。
目前,全市已建成玉蘭花開·巾幗家美積分超市113間,該經驗案例獲中央農辦、農業(yè)農村部、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局、全國婦聯(lián)聯(lián)合遴選為7個典型案例之一,成為全省唯一,向全國推廣;獲得第九屆廣東省市直機關“先鋒杯”工作創(chuàng)新大賽,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效類三等獎。
10、無障礙環(huán)境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出臺,實施“七大”行動
市殘聯(lián)聯(lián)合深圳大學深入14個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公共場所開展專題調研、殘疾人家庭深度訪談,完成南城市民花園和樟木頭政務服務中心無障礙設施改造,發(fā)揮示范引領作用,為殘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便利,讓殘疾人共享社會發(fā)展成果。
2021年12月30日,市政府印發(fā)《東莞市無障礙環(huán)境建設五年行動方案》,將實施“七大”具體行動暨無障礙頂層設計行動、無障礙文化培育行動。無障礙重點項目創(chuàng)建行動、出行無障礙行動、生活無障礙行動、信息交流無障礙行動、無障礙督導行動,將為全市10.63萬名殘疾人及老年人、孕婦兒童等群體的出行、工作、生活提供便利。
二、2021年東莞市園區(qū)、鎮(zhèn)(街道)精神文明建設十大亮點簡介(排名不分先后)
1、石龍“紀念周恩來總理珍品展”廣受好評
2021年7月1日,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,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、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、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、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、中共石龍鎮(zhèn)委員會、石龍鎮(zhèn)人民政府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——紀念周恩來總理珍品展”在東莞市石龍鎮(zhèn)博物館展出。
展覽分為“昭”“公”“清”“愛”以及“周恩來與東莞”共五個部分,展品共200多件。展覽挖掘梳理了周恩來與東莞、與石龍的歷史淵源,展示了東莞黨史的寶貴財富,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,進一步擴大了我市黨史學習教育的影響力。在眾多市民群眾和團體的熱切請求下,展期由原計劃的8月2日結束,延至9月1日結束,共接待參觀團隊343個,參觀總人數線上線下超過20萬人。
2、塘廈“讓愛回家”共建平安
塘廈鎮(zhèn)“讓愛回家”公益服務中心現(xiàn)有服務隊256個、工作室105家、志愿者21836名。僅2021年度就幫助了1235名流浪人員、760名無業(yè)人員,為構建平安、和諧、文明社會貢獻了一份力量。2021年度,“讓愛回家”項目及團隊榮獲民政部“全國十佳案例”、東莞市民政局第二屆創(chuàng)投項目、東莞市委政法社會治理優(yōu)秀創(chuàng)新項目、東莞市基層治理創(chuàng)新大賽“三等獎”、東莞市社會組織專項發(fā)展扶持資金項目、中國志愿者聯(lián)合會“救災優(yōu)秀團隊”等榮譽,項目創(chuàng)始人張世偉被中央政法委評為2月份“全國平安之星”、年度“全國平安衛(wèi)士”。
3、長安成功創(chuàng)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、站
長安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“強平臺、強體系、強服務、強保障”,打造“1+35+100”三級文明實踐主陣地輻射63個基層黨組織、102間學校、321家企業(yè)“兩新”黨組織和百萬居民,構建“1+35+N”志愿服務隊伍體系,舉辦活動4300多場惠及90多萬人次,建設經驗獲全國關注,啟用以來共接待參觀369批次、近40000人次。
長安稅務分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800平方米紀實展廳、志愿服務站、職工關愛室等實體化陣地,常態(tài)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。2022年1月,長安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稅務分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省文明辦示范所、站評估驗收。
4、茶山打造特色理論宣講平臺
2021年,茶山鎮(zhèn)圍繞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,結合黨史學習教育,集結百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員,線上線下聯(lián)動推動宣講實踐,打造了“永遠跟黨走,追夢新時代”“你點單我服務”“線上無限展播+線下實境式”多種宣講模式,并充分利用寒溪水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、文化戲樓、“粵書吧”等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沉浸式宣講。全年開展線上線下宣講達519場,受眾超20.4萬人次,宣講接地氣、聚人心、見實效,深受群眾好評。茶山鎮(zhèn)作為全市唯一獲推薦參評全國優(yōu)秀宣講集體,為全市理論宣講樹立了典范。
5、厚街教育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全覆蓋
2021年,厚街鎮(zhèn)針對未成年人接受能力強、可塑性高等特點,厚街創(chuàng)新工作思路,啟動了教育系統(tǒng)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全覆蓋計劃,面向全鎮(zhèn)96間學校(大專院校、中小學校、幼兒園),連續(xù)舉辦兩場教育系統(tǒng)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專項培訓班,在年內實現(xiàn)了全鎮(zhèn)96個教育系統(tǒng)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全覆蓋,廣泛開展校園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年內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200多場次。同時為所有實踐點開通了“文明實踐進萬家”小程序專屬賬號,利用移動互聯(lián)網進行宣傳推廣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。
6、道滘打造“鄉(xiāng)村文化學堂”志愿服務品牌
2021年7月,道滘鎮(zhèn)啟動2021年道滘鎮(zhèn)“鄉(xiāng)村文化學堂”項目。該項目以老祠堂、村史館、村民活動中心等為陣地,改變以往從上至下的單一配送模式,通過走訪群眾,科學制定既“接地氣”又符合群眾“口味”的“菜單”,讓群眾根據喜好和需求自主“點單”。形式上根據群體需求、群眾業(yè)余時間節(jié)點和各村(社區(qū))的工作實際,不定期深入各村開展活動“配送”工作,實現(xiàn)13個村全覆蓋;方式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,項目師資力量全部來自各行業(yè)有文化藝術特長的人士和專業(yè)技術人才,他們免費為群眾授課、表演,并感染身邊的人參與志愿服務,營造了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,形成群眾“點餐”、村(社區(qū))“搭臺”、社會“配餐”的服務模式,實現(xiàn)“花小錢、辦大事”的工作目標。
7、東城依托榴花公園做大做強紅色文化
2021年,榴花抗日紀念亭榮獲“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稱號,成為全市6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。東城街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,在保持榴花公園歷史文化風貌的基礎上,把愛黨、愛國、強軍、倡廉有機整合,打造了入黨誓詞載體、英雄廣場附近路徑的模范人物展示,完善了公園入口及沿途路徑的標識指示,更新了廉政文化宣傳欄內容,進一步營造了“聽黨話、講黨性、知黨情、強軍夢、雙擁情”等系列黨建文化、廉政文化、國防教育、雙擁宣傳氛圍,使園內載體的整體性、可讀性、觀賞性有了質的提升。2021年,榴花公園接待參觀游客達80萬人次。
8、望牛墩“啄木鳥行動”促進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
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為進一步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成果,望牛墩鎮(zhèn)文明辦組織部署開展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“啄木鳥行動”。鎮(zhèn)文明委的13個成員單位業(yè)務骨干和22個村(社區(qū))宣傳委員共36人,劃分為十二個小組,每月深入到村(社區(qū))、公園、背街小巷等地進行暗訪檢查,為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“找蟲”“挑刺”,“啄出”問題,“釀出”藥方。同時,聯(lián)合文化服務中心在“幸福望牛墩”公眾號設置“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在路上”專欄,采用“每月曝光臺”“文明紅黑榜”專題曝光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和現(xiàn)象,并同步建立“督辦整改通知”“銷號式管理”機制,確保問題整改到位,營造立行立改的良好氛圍。
9、寮步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助力公益事業(yè)
2021年8月,東莞市寮步鎮(zhèn)志愿服務時間銀行正式啟用。這是一項面向全鎮(zhèn)志愿者及弱勢群體的非營利性福利關愛公益項目,通過發(fā)動社會力量,整合社會資源,促進和提升對廣大志愿者(及志愿者家屬)的人文關懷和物質激勵,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和幸福感,同時也提高廣大志愿者參加活動的積極性,促使志愿者更好地參與社會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活動,助推了寮步鎮(zhèn)經濟發(fā)展和社會文明進步。
寮步鎮(zhèn)志愿服務時間銀行至今已經對外開放了十八期,共為174名志愿者辦理了愛心儲蓄卡(存折),累計服務364人次,兌換禮品1811件。期間共收到來自24家愛心企業(yè)/單位和7名愛心人士捐贈的包括生活用品類、學習運動類、食品類、飲食代金餐券等各類物資5972件,接收現(xiàn)金捐贈1萬元。自啟用以來,得到東莞陽光網、東莞電視臺、微信公眾平臺“志愿寮步”等多家媒體的報道與宣傳。
10、大朗為“城市美容師”延長亮燈20分鐘
為了與上下班高峰期等人流量大的時間段“錯峰”,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一般會選擇凌晨開始作業(yè)。2021年7月23日,東莞城管部門在12345政府服務平臺收到一名大朗鎮(zhèn)市民反映:“我媽媽是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,每天凌晨4:30開始清掃街道,路燈在5:25熄滅,這時天還很暗,清掃很不方便,申請路燈延遲15分鐘熄滅”。對此,大朗城管分局通過實地研判,將該路段亮燈時長增加20分鐘,為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留燈。隨后,事件被人民網、人民日報、學習強國等多家媒體平臺以“身邊的感動——請為我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媽媽多亮燈15分鐘”為題進行報道,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群眾好評,充分展現(xiàn)了城市管理的溫度和柔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