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一通電話后,不到兩個小時,賬戶余額就從158萬元變?yōu)閮H剩22元,杭州臨平的褚女士徹底懵了,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?
6月23日,“女子賬戶被騙158萬民警幫忙找回”相關詞條沖上熱搜。
不少網友表示,“2月以來,陸續(xù)接到過相同話術的詐騙電話,在下載國家反詐APP后,清靜了不少!”還有網友指出,如今騙子手段層出不窮,一定提高警惕,陌生電話不要接聽。
158萬兩小時變?yōu)?2元
日前,家住臨平東湖的小祝撥打110報警電話稱,自己的母親遭遇了電信詐騙。接到報警后東湖派出所立刻趕到現(xiàn)場?!?50萬,158萬,150萬零一點?我也說不清了,突然就變成了22元!”褚女士說。
據褚女士回憶,當天傍晚6點,她接到一個自稱是“某網購平臺金融部”客服的電話,對方告訴她,“根據銀監(jiān)會要求,國家貸款利率調整,要之前注冊過金條業(yè)務的客戶對賬戶進行注銷,否則影響征信?!?/p>
褚女士按對方的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和銀行賬戶信息,并下載了ZOOM視頻會議軟件,打開屏幕共享功能。
隨后,對方以國家政策調整、金條利率變動等理由,讓褚女士給對方“驗資賬戶”打款8萬元,再給自己名下的其他銀行卡轉賬12萬元用于風險評估,并聲稱后續(xù)相關款項會原路退回,褚女士全部照做。令褚女士始料未及的是,自己明明只操作了兩筆轉賬,加一起只有20萬元,那剩下的138萬元怎么會憑空消失呢?
民警仔細查看褚女士手機發(fā)現(xiàn),在其手機銀行里有一款名為“如意積存”的理財平臺,這138萬元竟被騙子用來購買黃金理財產品了。然而,褚女士對這項業(yè)務聞所未聞,也不明白“如意積存”是什么。最終,在警方的協(xié)助下,褚女士追回了自己一百多萬元存款。民警叮囑褚女士及時修改銀行賬戶密碼,并幫助她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。
警方表示,“騙子通過屏幕共享,會看到受害者在操作手機時輸入的網銀登錄密碼。”由于網銀轉賬時需要驗證碼,騙子先通過購買黃金理財產品,讓受害人看到賬戶余額“一下消失”從而驚慌失措,再以“協(xié)助退款”為由騙取受害人驗證碼,最后完成整套騙局。
警方提示,褚女士遇到的是近期高發(fā)的冒充某網購平臺金融客服的電信詐騙案件,她并不是這個套路的唯一受害人。騙子通常以“您的金條賬戶未注銷,金條額度高于國家信貸利率額度?!薄叭绻蛔N,會影響您的個人征信!”等話術為開頭引起受害人恐慌,如果你遇到類似的話術,立刻掛掉電話。
冒充某網購平臺客服類詐騙頻發(fā)
根據寧波公安發(fā)布的信息,僅2022年12月22日至31日,寧波市冒充某網購平臺客服虛假征信類詐騙,累計發(fā)案189起,損失金額高達數百萬元。
警方表示,在以往的套路里,詐騙者來電的號碼多為以“192”號段開頭的手機號碼,而近期頻發(fā)的詐騙案例中,手機號碼則來自全國各地。這次騙子搬出“銀監(jiān)會”和“人民銀行”,利用“信貸利率降低”等模棱兩可的信息差,讓很多受害者信以為真。騙子開口也不談錢,當受害者聽到影響征信等話術時,造成心理恐慌,很容易就上當受騙。
記者查閱資料發(fā)現(xiàn),冒充網購平臺客服詐騙并非新出現(xiàn)的詐騙手法。最早記錄的冒充網購平臺金融客服的詐騙案件發(fā)生在2019年9月,以注銷賬戶、清空購物車等理由騙取了受害人240萬元。2022年7月21日,京東官方微博也曾發(fā)布過反詐提示,提醒用戶不要受騙上當。
基層辦案民警提示,隨著市面上提供貸款服務的APP增多,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日趨科技化、精準化,受害人極易“入坑”。在多起案件中,詐騙分子引導受害人下載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,遠程“指導”并觀看受害人的操作。在公安部刑偵局發(fā)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,江蘇的吳先生接到自稱某平臺工作人員電話,按要求下載了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,并在對方遠程指導下完成借款、轉賬等程序,被騙11萬余元。
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,在偵辦詐騙犯罪的同時,要加大對上游個人信息泄露的溯源,堅持“一案雙查”、全鏈條打擊;同時,要進一步壓實互聯(lián)網平臺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責任,切實扎緊個人信息保護的“籬笆墻”。
中國廣核(3.020, 0.00, 0.00%)集團發(fā)布關于他人涉嫌
假冒中國廣核集團名義行騙的嚴正聲明
近期,也有多家知名央企密集發(fā)布聲明,稱有不法分子假冒集團推出理財項目。
6月23日晚間,據“中國廣核集團”微信公眾號消息,中國廣核集團發(fā)布嚴正聲明:“近期,中國廣核集團接到群眾反映,一款名為‘廣核集團’的APP程序,疑似假冒我集團名義和標識,推出投資交易平臺和‘新能源投資’等虛假投資理財項目。經核實,我集團及所屬單位從未推出該等投資平臺和發(fā)布該等理財項目。對此,我集團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向有關行政機關舉報?!?/p>
圖片來源:“中國廣核集團”微信公眾號
6月12日,據“中國鐵路”微信公眾號消息,近期,國鐵集團接到群眾來電咨詢,反映一款名為“八縱八橫”的APP,自稱是國鐵集團授權推出的理財產品,發(fā)布了“呼南通道建設”“沿海通道建設”“京蘭通道建設”等9款虛假投資理財項目,并將國鐵集團公司簡介、新聞報道等內容在APP中用于宣傳推廣。此行為嚴重侵害了國鐵集團商譽,構成侵權,更是蓄意欺詐,損害公共利益,涉嫌刑事犯罪。對此,國鐵集團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向有關行政機關舉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