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網財經《公司研究院》
西貝與羅永浩之間的交鋒尚未落下帷幕,風波中卻先上演了意外轉折。
此前公開為西貝發(fā)聲、鼓動其“硬剛”的華與華創(chuàng)始人,竟率先向羅永浩表達歉意。
就在前一晚,羅永浩在直播間“炮轟”華與華,稱“華與華作為收費幫西貝做市場定位和營銷的,明知西貝理虧還在邊上呼吁西貝行動,這證明該公司給企業(yè)支招是純扯淡”。
如今,這一反轉不僅讓這場商業(yè)爭議更添變數,也讓以“超級符號”理論和“文化營銷”立市的華與華“專業(yè)形象”與“爭議過往”再度面臨拷問
01
不投標、不比稿的最貴營銷公司
天眼查數據顯示,華與華是 2002年由華杉、華楠兄弟倆一起創(chuàng)辦的。
而在創(chuàng)辦華與華之前,華杉的創(chuàng)業(yè)路走得并不順:賣過電器,倒騰過煤炭,日子始終在溫飽線上徘徊,沒找到真正的方向。
轉機出現在 1995年。
那一年,華杉25歲,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踏入了傳媒行業(yè),此后,華杉又結識“中國廣告營銷之父”于曉聲,并為其引薦過高額客戶。意識到廣告行業(yè)機遇后,華杉毅然轉型,與弟弟華楠共同創(chuàng)立“華與華”,融合戰(zhàn)略咨詢與廣告創(chuàng)意,形成獨特商業(yè)模式:華杉負責品牌戰(zhàn)略,華楠專注廣告創(chuàng)意。
從那以后,華與華的“超級創(chuàng)意”方法論就在營銷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。
他們主張用簡單、重復、容易記住的符號和口號,幫品牌大大降低傳播成本,還真就打造出了不少刻在大眾記憶里的經典案例。
根據官網資料,除了西貝,華與華合作客戶海底撈、六個核桃、蜜雪冰城、東鵬飲料、絕味食品、讀客文化等諸多上市公司。
早年間的“藍瓶的鈣,好喝的鈣”(三精制藥)、“拍照大聲喊田七”(田七牙膏),到后來火遍全網、大家都能跟著唱的“你愛我,我愛你,蜜雪冰城甜蜜蜜”,華與華的營銷案例覆蓋了食品、餐飲、醫(yī)藥、文旅等好幾個領域,好多廣告語甚至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。
但和傳統(tǒng)廣告公司不一樣,那些公司要“比稿競標”,還得處處“討好甲方”,華與華卻是業(yè)內出了名的“硬核乙方”。
在華與華的官網上,清清楚楚寫著服務方式“有且僅有一種”——就是給客戶提供全年全案營銷咨詢服務,從來不接單個項目,更沒專門設團隊去開發(fā)新客戶。
高昂的服務費也讓它得了個“最貴營銷公司”的標簽。
拿長期合作的客戶西貝來說,十年里在華與華身上累計投入的錢,已經超過6000萬元。
創(chuàng)始人華杉也曾直白地說過:“我們不設專門團隊找新客戶,就是希望客戶在充分了解華與華的前提下,再跟我們合作?!?/p>
在華與華自己的敘事里,它的成功離不開一套融合了傳統(tǒng)文化智慧的“超級符號”理論。
董事長華杉親自主講的《華與華超級符號品牌課》,單人學費就高達 9.9萬元;就連他解讀的《論語》《資治通鑒》這些付費課程,銷量也超過了 30萬份,可見這套理論在市場上的接受度。
02
因發(fā)布廣告存在重大問題被罰
不可否認,華與華提供的戰(zhàn)略咨詢服務確實有一定成效。
拿西貝來說,西貝莜面村從區(qū)域性品牌發(fā)展成為全國性餐飲連鎖企業(yè),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均大幅提升。
2013年至2019年,西貝營收從16億元飆升至62億元,門店數量從數十家擴張至近500家,成為中國餐飲行業(yè)的標桿企業(yè)。這種增長并非偶然,華與華在產品層面的深度介入功不可沒。
但圍繞著華與華的爭議,也從來沒斷過。
首先是審美。華與華設計的Logo和廣告語常被批評“太土”、“太洗腦”,甚至被人戲稱為“設計界的泥石流”。
2023年,烘焙品牌瀘溪河支付600萬元咨詢費,請華與華打造的新 Logo引發(fā)軒然大波。這個以創(chuàng)始人光頭形象為原型的“大掌柜”卡通形象,被網友吐槽“丑得下不去嘴”。
無獨有偶,老娘舅餐飲的“舅字標”設計因將“舅”字圖形置于鍋中,被批評為“粗暴到沒有下限”。
面對這些批評,華與華卻堅持自己的理念:他們追求的是傳播效率最大化,而非藝術價值。華杉曾直言:“我們的目的是讓人記住,而不是讓人欣賞?!?/p>
華與華在設計創(chuàng)作方面還陷入了抄襲爭議的漩渦。
2020年,華與華作為水星家紡品牌設計方之一,其創(chuàng)始人華杉發(fā)布的 “水星家紡超級花邊” 品牌系統(tǒng),被指與國際時尚品牌巴寶莉、愛馬仕的設計元素高度雷同。該品牌系統(tǒng)采用橙色底色以及字母與紡織品相間編織的花紋組合形式,從圖案上看,與巴寶莉的經典設計元素極為相似。
而華與華在發(fā)展過程中也曾遭遇法律風險。
天眼查數據顯示,此前,華與華因發(fā)布的廣告存在重大問題,被上海市靜安區(qū)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沒收廣告費用88235.29元,并處罰款100萬元的行政處罰。
03
華杉兄弟實控公司上市后業(yè)績持續(xù)下滑 股東套現超1.7億元
值得一提的是,這場因預制菜引發(fā)的爭端,不僅揭示了餐飲行業(yè)的信任危機,也讓外界對華與華的專業(yè)能力產生質疑。
與此同時,華杉兄弟執(zhí)掌的讀客文化同樣面臨著挑戰(zhàn)。
2021年7月19日,讀客文化在創(chuàng)業(yè)板上市,上市當年,公司營收為5.19億元,歸母凈利潤為0.67億元。
然而從上市第二年起(2022年),讀客文化的營收開始逐年下滑,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5.14億元、4.34億元、4.06億元和1.68億元,期間分別同比下滑1.04%、15.49%、6.61%和15.38%。
讀客文化業(yè)績逐年下滑之際,公司股價也隨之長期低迷。值得一提的是,讀客文化曾經因高管減持陷入爭議漩渦。
讀客文化于2021年7月19日上市,2022年7月12日,公司就開始公告高管要減持,當時公司上市還未滿一年。
同花順數據顯示,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讀客文化原核心高管朱筱筱累計減持套現超6000萬元,今年初,控股股東、實際控制人華楠、華杉之一致行動人寧波讀客企業(yè)管理合伙企業(yè)(有限合伙)(以下簡稱“讀客企業(yè)”)再次宣布減持,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、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119萬股,套現約1.14億元。
兩項累計減持套現超1.7億元,比讀客文化上市至今(含上市當年),近五年的歸母凈利潤之和還要高。
華與華的爭議與成就,恰如一枚硬幣的兩面。從打造“蜜雪冰城甜蜜蜜”等膾炙人口的營銷案例,到因設計審美等問題陷入輿論與法律風波;從助力西貝等企業(yè)實現品牌飛躍,到其關聯公司讀客文化面臨的業(yè)績連滑與股東減持困境——華杉與華楠所構建的商業(yè)版圖,始終在贊譽與質疑中前行。
此次向西貝事件“道歉”,不僅是一次公關應對,更折射出咨詢公司在企業(yè)重大輿情中應扮演的角色反思。華與華的未來,能否繼續(xù)以“超級符號”贏得市場信任,仍需時間與誠意來證明。
上一篇:徹底清算!許家印資產要被接管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