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工信部、財政部、稅務總局聯合發(fā)布《關于2026—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》,明確了未來兩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具體要求。
這一公告的發(fā)布,標志著自2014年9月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,在歷經多次延續(xù)后,正式進入倒計時。從2026年起,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將從“免征”調整為“減半征收”,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.5萬元。
與此同時,政策對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門檻提出了更高要求,包括純電續(xù)航里程、能耗標準等。這一變化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,也對車企的產品規(guī)劃和技術升級提出了新挑戰(zhàn)。

免征購置稅,已執(zhí)行11年
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始于2014年9月,是中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要舉措之一。
當時,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,中國車企在技術、產業(yè)鏈和市場規(guī)模等方面均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。政府通過免征購置稅、提供購車補貼等方式,可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,刺激市場需求,為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的初期發(fā)展注入動力。
這一政策的實施,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。自2014年以來,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。2015年,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僅為33萬輛,而到2024年,這一數字已突破1000萬輛,市場滲透率達到40%。
購置稅免征政策在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方面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以一輛售價2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為例,免征購置稅可為消費者節(jié)省約2萬元,顯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競爭力。
政策還帶動了產業(yè)鏈的快速發(fā)展。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,成本持續(xù)下降,充電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。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如比亞迪、蔚來、理想等迅速崛起,甚至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勁競爭力。
可以說,購置稅免征政策不僅推動了市場規(guī)模的擴大,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的技術積累和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在過去,2017年、2020年、2022年先后三次延續(xù)該政策。2023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政策實施期限再延長四年,形成“兩免兩減”的分階段方案,顯示出政策逐步退坡的清晰信號。
從經濟效益來看,這項政策的投入規(guī)模相當可觀。截至2022年底,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累計免稅規(guī)模超過2000億元。據財政部此前測算,實施延長政策后,2024年至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(guī)??傤~將達到5200億元。
然而,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從培育期走向成熟期,政策扶持減弱。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(fā)布公告明確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將減半征收,標志著長達十余年的“免征時代”即將畫上句號。
車企“兜底”戰(zhàn)打響
隨著2026年購置稅政策調整的臨近,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迎來一波“搶購潮”。乘聯分會數據顯示,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129.6萬輛,同比增長15.5%,滲透率提升至57.8%。
要知道,明年購車成本將因購置稅減半而增加,最高差額可達1.5萬元。這一變化在第四季度尤為敏感,許多車企為沖刺全年銷量,紛紛推出“兜底”政策,承諾為消費者承擔購置稅退坡帶來的差額。
例如,蔚來于9月發(fā)布“全新ES8安心鎖單方案”,承諾在2025年底前完成鎖單的用戶,如因車企原因需在2026年開票交付,可享受至高1.5萬元的購置稅差額補貼。
理想、智己、極氪等品牌也迅速跟進,推出了類似的兜底方案。此外,部分車企還結合限時保價、交付承諾等營銷策略,進一步強化消費者的購車緊迫感。
有行業(yè)數據測算,僅購置稅減免這一項因素,2024年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同比增幅可能會達50%。為此,部分車企趁熱打鐵,在兜底政策之外推出限時保價、交付承諾等營銷策略,進一步制造消費者下單的緊迫感。
然而,車企的“兜底”行為并非長久之計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車市場經過多年高速增長,已逐漸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。政策紅利的退出,意味著車企需要依靠產品力、品牌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參與競爭。
另一方面,車企自身也面臨盈利壓力。尤其是造車新勢力,多數企業(yè)尚未實現穩(wěn)定盈利,在“兜底”的同時還需平衡研發(fā)投入與市場競爭,形勢尤為嚴峻。
從長遠來看,政策綠燈終將關閉,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。屆時,新能源汽車的優(yōu)勢將不再依賴購置稅減免,而是取決于其技術成熟度、使用成本和用戶體驗。
例如,插電混動車型需在純電續(xù)航、能耗等方面持續(xù)優(yōu)化,純電動車型則需解決充電便利性和續(xù)航焦慮等問題。唯有通過技術創(chuàng)新和成本控制,實現“油電同價”,新能源汽車才能在完全市場化的環(huán)境中與燃油車抗衡。
上一篇:十年新能源免購置稅政策謝幕前夜:超10家車企“自掏腰包”穩(wěn)訂單
下一篇:沒有了